2011年4月20日 星期三

閱讀的推手 or 殺手

文字的力量無遠弗屆,它的力量並不因為作者的肉體的殞逝而消失,藉由寫下的文字,他們能使你憤怒,也能讓你開心,他們能撫慰你的心靈,困惑你的心智,他們能改變你。

閱讀,本該是一件快樂的事,作者透過文字,將自己的思想、創意和親身經歷記錄下來,在某種機緣下,讀者透過閱讀,與作者在不同的時空的文字世界中邂逅,與作者產生心靈的共鳴、思想的論辯、或透過作者的眼睛,來一趟虛擬旅遊,何不快哉!但因成人世界的功利,在凡事講求成效的制約之下,如何在理解測驗中獲得高分,成了閱讀的主要目的,也是多數大人眼中的主要目標,閱讀樂趣成了可有可無也沒人在乎的附產品,因此,唐諾在其閱讀的故事一書中,對這樣的閱讀怪象有深刻的看法童年閱讀的地獄,是學校教育和教科書鋪成的。 (摘自:唐諾-閱讀的故事,p.234)

閱讀的動機

自從美國心理學家華森(J. B. Watson)於1913年所創立在心理學界號稱第一勢力的行為學派(Behaviorism)後,它在人類社會中,就一直存在著深刻的影響力,。做一件事情,包括閱讀,通常我們的動機總是複雜多樣的,事後對我們的影響也是複雜多樣的,但動機頂好在你閱讀開始進行,就跟著周遭世界漸漸消失,並於事後的作用更犯不著寄掛著,他自己自動會來,就跟你享受一段晚餐後,他必定對你得全身都有影響,但你管他!(摘自:唐諾-閱讀的故事,p.106)

閱讀與寫作

從個別人的一生實踐行為來看,冊卻往往先於書,我們得從冊中貪婪的學習並將別人辛勞所得的思維成果占為己有,到某一個特殊時刻,如蓄積的水漫過堤岸,憤而提起毛筆沾好墨汁,大書特書。(摘自:唐諾-閱讀的故事,p.9)